必赢官网

bwin必赢2项成果入选2023年芙蓉实验室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量:

来源:芙蓉实验室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湖南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在新的“赶考”路上,芙蓉实验室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总结成绩、鼓舞士气,经自主申报、共建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芙蓉实验室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我院李乾斌教授的“慢性肾病创新药物XRF-1021的专利申请与后续开发”和艾可龙教授的“炎症性肠病的靶向成像诊断和精准治疗”入选芙蓉实验室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抵抗的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洪

西方黑素瘤等实体瘤诊疗技术在中国存在疗效降低和个体差异大等问题,亟需发现国人实体瘤发病/治疗抵抗新机制,探寻新靶点和新方案。本项目从代谢全新视角出发,阐明中国黑素瘤等实体瘤新特征,揭示代谢驱动的国人治疗抵抗的新机制,并提出免疫治疗增效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Innovation、Science Bulletin、Nature Communications、JITC、NPJ、Research、Redox Biology。

骨髓免疫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机制

项目负责人:罗湘杭

罗湘杭研究团队提出了“骨髓免疫控制体重反弹”策略,鉴定了一群响应营养波动的骨髓CD7+单核细胞亚群并解析其在对抗体重反弹中的作用机制。本项目聚焦于骨髓免疫细胞亚群,揭示了免疫细胞对代谢性疾病的关键调控作用,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

从代谢失衡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及耐药机制

项目负责人:周文

周文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中氨基酸代谢失衡是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和耐药的新机制,提示从代谢角度干预氨基酸来源、摄取和分解可为MM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首次发现氮循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代谢互作通过NH4+诱导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新机制,为MM复发耐药治疗提供了新的干预靶标和临床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

慢性肾病创新药物XRF-1021的专利申请与后续开发

项目负责人:李乾斌

XRF-1021通过同时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改善CKD病理状态,具有结构新颖、靶点选择性高、药效强、毒性低等特性,在慢性肾病药物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项目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在转化为实际应用后,将为慢性肾病提供良好的临床治疗药物。该成果已申请国内和PCT发明专利各1项,并于2023年8月实现专利成果转化,转化费用过亿元,并实行里程碑付款。

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新机制与治疗新策略

项目负责人:陈超

陈超团队在2023年,围绕精神分裂症开展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研究,建立了“遗传调控-基因网络-关键基因-分子机制-类器官表型”的全新研究范式,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共同存在免疫改变的临床现象出发,阐述了神经发育与免疫调控之间的相关作用,实现从分子层面对疾病免疫反应特征的精准分类。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DNA甲基化改变程度存在性别差异,提出女性保护效应,为针对不同性别开展精准用药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关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 3篇,Neuroscience Bulletin、Nature Communications、Psychiatry Research、Schizophrenia Bulletin各1篇。

肝癌防治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曹德良

曹德良团队原创性发现醛酮还原酶1B10(AKR1B10)新型肝癌血清标志物,并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肝癌诊断产品《醛酮还原酶1B10测定试剂盒》,获得国家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401965)。该产品为全球首创、全球唯一,对肝癌诊断与监测的灵敏度与可靠性全面优于AFP,被誉为肝癌“哨探”,获得多个科技荣誉与奖励,并孵化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湖南莱拓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规模化产业,正全面进入临床使用。该项目创新性地为肝癌早期诊断与监测提供新方法、新技术,对肝癌患者与国家卫生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p53乙酰化连接DNA复制和细胞命运

项目负责人:陶永光

陶永光团队新近发现DNA复制起始复合物之一的GINS4可通过上调上皮间充质转化关键转录因子Snail,并与Snail相互作用,拮抗p53新乙酰化位点(K351),降低p53蛋白水平,调控铁死亡关键分子SLC7A11的表达,抑制肺腺癌发生铁死亡,且这种调控依赖于野生型p53活性。本研究成果有望加深对DNA复制与细胞命运的理解,有助于阐明细胞命运调控机制,以及了解肿瘤发病机制。团队深入详实地探究DNA复制关键分子对细胞命运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p53野生型和转移型肺腺癌治疗战略的开发。该成果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炎症反应启动的机制研究

项目负责人:赵锴

本项目发现了乙酰转移酶KAT5介导的NLRP3第24位赖氨酸(K24)乙酰化是NLRP3炎性小体活化启动的关键开关,为NLRP3炎性小体的启动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也是炎症的发生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同时本项目还为相关炎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该成果发表于Nat Commun。

炎症性肠病的靶向成像诊断和精准治疗

项目负责人:艾可龙

本项目首次开发了带有强负电荷的硫酸软骨素功能化钽迈克烯纳米药物(TACS),有优越的CT成像功能。因IBD病灶带有正电荷和高表达CD44配体,经口服后TACS能靶向IBD病灶,从而大幅提高IBD的CT成像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带负电荷装载装载p53抑制剂的黑色素(OPEN)纳米复合药物,口服后靶向抵达IBD病变区,持久缓慢释放药物,抑制异常上皮凋亡显著增强治疗效果。相关成果在Adv. Mater上发表2篇论文,Small上发表1篇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鼻咽癌远处转移精准治疗与分子机制的转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晖

本项目从鼻咽癌远处转移这一关键临床问题出发首先探讨了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在鼻咽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发现USP7通过去泛素化和稳定TRIM24重编程巨噬细胞增强SPLUNC1表达,抑制鼻咽癌的生长和转移及ACSL4通过促进铁死亡和M1巨噬细胞极化抑制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为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临床和机制研究基础。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同开展的临床研究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GP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可显著缩小肿瘤,大大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较高;首次证实DDP(顺铂)同期放化疗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较此前推出的PF(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在辅助治疗鼻咽癌方面更具前瞻性,可使局部晚期(2-3期)鼻咽癌患者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6%。相关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Lancet Oncol、Cell Death and Disease、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岁序更替,初心不改;

回首2023,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展望2024,我们奋楫扬帆、笃行不怠。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芙蓉实验室全体成员用勇敢和担当开启2024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