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自然--伍丽瑾
发布时间:2020/11/09   阅读量:

——野外采药实践心得

刚结束微生物的考试,我们就匆匆踏上了这次旅程。那时心中是对未知的好奇、期待。现在,我们满载而归。

进入药学专业也一年有余,这是第一次,如此亲密地,与草药,与自然对话。草药们在与我们说话,我们无法用耳朵聆听到,但是可以用鼻子去闻,用眼睛去看,用手指去触摸,用嘴巴去品尝。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没想到只是在去山上的路上,就能采集到快三十种草药,那些平时路旁不起眼的“野草”,竟也是草药。鬼针草便是如此,我们去的时候,它们许多还枯萎了,只是匆匆一瞥便想掠过,却被老师告知这是一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治疗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看来不仅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貌取任何事物呀!下面是一些照片与“交流”体会。

石松看起来毛茸茸的,但是摸起来并不柔软。有弹性的针叶在指腹微微摩擦,带来奇特的触觉。早已在许多香水里听闻过佛手的大名,今日荣幸一睹真容。即使还未成熟,只需轻微的触摸,手上便能留下清新的柑橘香。

现实中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草药的认识,从二维进阶到了三维。书本上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伞状花序,伞房花序……”,还有书本上的图画,都在此刻立体丰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时便习得的诗句,本次的野外实践也好,平时所作的实验也好,都让我对这句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午认完植物,下午就开始登山实践啦。平时很喜欢去爬山,觉得是贴近自然、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这是第一次没有走水泥路,也没有别人搭好的台阶,是不一样的新奇体验。山很陡峭,下山的时候好几次都觉得自己要滑下去,这才能明白那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中途下山走错了路,前方无路可走,下不了山。别组同学在山下看着我们,我们在山上看着他们,明明目的地已经近在咫尺,但就是下不去,太难过了,于是苦中作乐,开起了零食Party,甚至开始拍照留念。爬山虽然累,但也乐趣无穷。

晚上就是考试与标本制作,大概是自己参与采摘的草药,印象格外深刻,再加上老师们的宽松,考试也过得愉快轻松。标本的压制十分的原始(从视觉上讲),学习了叶子应该怎样摆放,有果子应该怎样处理再做成标本,即使是看似十分简易的方法,也许背后也是无数实践者的付出,经历不断地升级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它。

接着便是座谈会,大家其实已经大致的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还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各种药材,感觉知识面又得到了扩展。这些药材的发现本就是人们经年生活智慧的结晶,再经历一代代流传至今,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体会到了那句诗词“民以食为天”,人们将药材运用到食物中,或者发现食物的功效与作用,将它们相互调和,融入生活,形成习惯,才有了今天我们的“药食同源”。

而我们也不仅仅继承了古人的智慧,我们也在深入挖掘这些药材更多的作用,推陈出新。许多老师一直在研究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并希望将之提取作为药物,更好的运用到疾病的治疗中。浮于表面的理解与运用,大概会使文化停滞与消失,只有不断地挖掘与开发,才能赋予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这样师生一起近距离交流的经历,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大概是大学唯一的一次了吧。它不仅缩短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让不同班的同学们之间更加熟悉,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曾问余秋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关系如何?”余秋雨回答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当我们在贾岭行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去感受与认知这些药材,便是在阅读这本书的文字,在学习与感受自然。回想起过去的经历,每次出行都觉得身心疲惫,但即使知道,用脚步丈量世界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我依旧甘之如饴。特别感谢这次老师们还专门给我们补了这次野外采药实践活动,有小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的感觉,是久违的快乐!!!!

上一条:药学初生小犊之野外学习体验--杜习姿

下一条:愉快而难忘的野外见习体验--吕泽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