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二游衡山时,曾作《游方广寺》一诗。诗是:“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名山古刹的深秋景况。虽时处夏至,也未曾拜访方广寺,衡山一行也让我们体会了这一幽清之感。
我们沿着梵音古道步行登山,一路上树木葱郁,溪水清澈见底,时有微风拂面,甚是惬意。虽未到达基地,正式开始我们的实习,刘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讲解,这鸢尾,这是苎麻,这是淡竹叶,这是石菖蒲,那是乌敛莓......其中不乏很多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课堂上我们学习过的植物,但是真正在野外看到,就在面前,我们也认不出来,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着急着上山与大家汇合,我们来不及仔细观察与辨别 ,但我们的兴趣已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对实习充满着期待。
中午稍作歇息之后,我们欣喜地开始了学习之旅。我们在林间穿梭,在溪水边辨习,老师们热情洋溢地为我们介绍各种药用植物的科属、药用部分、功效及一些有趣的见闻。一路上我们不仅通过眼观、嗅闻、手触丰富了对书本上药用植物的认识,还认识了许多教材未收录、但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药材。映像深刻的有金线吊乌龟,它是防已科千金藤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具有奇异硕大的类似乌龟的块根、曼妙柔和的藤茎和浓绿秀丽的肾形叶片,另人过目难忘,老师告诉我们,金线吊乌龟块根入药称为白药子,性苦,寒。清热解毒,止痛,散瘀消肿。用于胃痛,肝炎,肠痈,痢疾;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于痄腮,神经性皮炎,疖肿;在小道旁,丛生着许多木贼,别名节节草它们茎直立,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没有叶片,十分独特,后查资料得知,它是木贼科植物木贼,全草入药,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
在树荫下,偶尔可见开着蓝色小花的鸭跖草,它的花造型十分别致,令我无法分辨哪是花瓣哪是花萼,上网查资料才发现,它其实有三瓣花瓣,除上面两瓣蓝色面,还有一瓣花瓣则完全不同,是白色的,很小与三片膜质的萼片一起,不是很容易找,它还有绿色的像鸟嘴一样的苞片,非常神奇,老师告诉我们它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可以用来退烧,治疗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等。这些有特色的植物我们看一眼,听老师讲一遍基本上就记住了,再在路上看见马上就能认出来,让我很有成就感。
但还有一些植物,比如说乌敛莓、绞股蓝和五加藤,都是藤本,难以区分,积雪草、鹅不食草、满天星、车前草和马齿苋,都是低矮的草本,虽然名字都很有特色,但如果不反复记忆,根本对应不上,还有枸骨和十大功劳,叶片都具齿刺,乍一看可能以为是同一种植物,但经老师带着我们仔细辨别,我们最终也可以做到一眼分别它们。太阳落山时,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基地,对采集的植物进行压制,通过撰写采集记录来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并进行拓展(因为原始记录本上还包括可能没有看见的其他部位,比如说根和果实),虽然略感疲惫,但是收获颇丰,心情愉悦。
第二天,难度升级,我们从基地出发,从山间小路,一路边走边认,步行到了南天门,期间又发现了许多昨天没有看到的植物。正午时分,我们到达忠烈祠,向烈士们表达了我们的敬意,并在祠外稍作休息,期间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带的黄精蜜饯,味道独特,略苦,据说可以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老师更新了我们的认识,我觉得以后我们可以多选择这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制品作为零食,即解馋又有一定保健作用。十分凑巧的是,下午我们路过一个小丘时,发现它生长了许多黄精,看样老师和我们都十分兴奋,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黄精的根状茎竟然是横生的,它呈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一不小心就挖断了,我们分工合作,成功完整地挖出了一颗十余年黄精,他还结着许多球形小果,甚是可爱。
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协助老师采集了四十多种植物,将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乐道亭前,进行了此次野外实习成果检测,并以所有小组成员认出所有植物完美地结束了此次实习。
通过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我深刻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几十个学时的理论学习教会了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鉴定药用植物及它们的药用部位和功效,通过老师PPT上的照片和教材中的图片,我们只能对植物有个大概的印象,真正见到时可能还是对不上,而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这些植物有了全方位、各感官的认识,学到了如何实际地去鉴别它们,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们安排了这次野外实习与悉心带教,我真的非常享受这个学习过程,这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