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日野外实习
七月初至,燥热的空气笼罩着整座城市。毕业季忙碌已过,考试周紧张持续的湘雅校园在还算热闹的桐梓坡上愈显沉闷。此时药学院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翩然而至,激起了连考数天的少年们体内压抑已久的荷尔蒙,不是不兴奋的。
实习前一天我还在匆匆忙忙准备进山的用品,心里怀着对株洲贾岭药博园未知的期待和隐隐的担忧:期待终于可以得见只在生药书上读到的植物名字,期待可以如古贤一般攀山取药,期待晨起暮归,背筐拄杖,采得珍奇;担忧嘛,就是不知道山里的蛇会不会咬人。
第一天的微雨中,清晨的孝骞楼围满了已整装待发,跃跃欲试的药学生们,比行李箱更醒目的是几个人拎着的工具箱和标本夹,使这趟出行好像又神秘了些许。随着车轮缓缓驶动,2019年的这趟野外实习也拉开序幕。
下车的第一眼,还没来得及伸个懒腰,就被眼前的荷塘吸引,荷塘不大却也生机勃勃,盛夏莲花开的正好,之后的一天听老师说莲子,莲叶,莲藕乃至莲全身都可以入药时,才发觉自己的第一眼只看到莲花好看,太肤浅了。
建在坡上的住所让人想起了《挪威的森林里》玲子住的那间建在山上的疗养中心。比学长们形容的衡山上旧旧的小院让人安心舒畅许多。吃过午饭,休息足够后,一行十二人便和刚刚见过面的两位老师开始了药博园的学习之旅。
温柔而直率的曾老师远比我想象中节奏要快,刚在山路上行进数分钟,手中的笔,耳中的名,眼中的草交互,让我有些应接不暇,木槿,紫苏,辣蓼,栝楼,鱼腥草……,抓紧学习的同时,一步一药也让我惊异于此处草药的数目之多,种类之广;更惊异于其貌不扬的山间小花小草,竟各有独到的药用,可医世上千百病疾。
随着山路绵延,大家也逐渐配合默契,一边把一株株草药有序记录,一边听着两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介绍一味味中药的作用,厚朴健胃,黄精补气,桃仁活血,麦冬养阴,引得频频惊叹。生药和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已经结束,此时看到园里真真切切的植株,才有了对各个种类功效更深刻明了的体会。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跟随老师学完药食两用植物园,又随即来到种植草药的大棚,相比外园,这里的草药更显珍奇一些,亦有一些养生盆景。棚里短暂的歇息后,便携着下午采摘的收获踏上回程。夕阳西下,嬉笑打闹的归路上也伴着老师一个个讲解的名字,泽兰陆英六月雪,栀子毛茛青钱柳。学在山间,乐在其中。第一天的行程也在一片愉悦中基本结束。
第二日的早晨是从曾老师的一句“我们走”开始的,率先出发的一行人有了昨天的经验,采摘草药的配合默契,识认植物的速度提升,就连上山的步伐也轻快许多。山路上的花草也和初见时的感觉不同,已可以说出一些的名字,新学的也用心记下。上山时老师提醒不可大声说话,自然也又对这育满本草的山更多了几分敬畏。
上午收获颇丰,也学会了老师教的辨认技巧,山姜子的特殊气味,博落回的高大,败酱草的红色茎,葛藤的叶片质感,悬钩子的尖刺、茱萸的果实……无一不给初学的我们很大的启发。
下午行进的山路愈发崎岖,狭窄的道路只得一人行过,堑沟处还需木桥搭垫,行路之难让人感慨要得到山上的草药看来也务必付出相应的努力。忽然想起金庸小说里那些为救人命去绝壁采灵药的人,想来确有一些依据。
果然,在难行的山道上也有着别处见不到的草药:马兰,梓树,檵木,菟丝子,凤尾蕨,马尾松,海金沙…..许是见到新奇花草的缘故,负责采药的男生也更起劲了些。
晚间时候,围坐在会所小厅的桌边,大家讨论起了这两天来的体会,曾和生药学的故事,大学以来的感触,场面气氛随着前几人的畅所欲言热闹起来。有趣处,笑声连连;动情处,掌声阵阵,老师时不时抛出的话题也让会谈更耐人寻味。可能也只有在此时此刻的山间野外,大家才会有机会这么纯粹无保留的畅聊吧。
本来计划满满的第三天却因天有不测风云而只得搁置,确认进山无望之后,大家便开始辨识昨日采的药草。离开了土壤的植株有些干枯,好在还能依稀辨出特征。几十种生药在结束时做了考试的题目,与之朝夕相处了两天辨认出来是不难的。当把植物写满试卷纸的时候,才觉得这一次的野外之旅得以圆满收官,山外学到的草药终于也在山中之行后落成真真切切的眼前的植物,不虚这一次百里之外的株洲之行。
常听人说做事立业谓之“出山”,可奇妙的是,对药学学子来说,这“入山之行”才是真正学习的历练,山外学到的字里行间,落成山里的一草一木,愿有一天终会化成治病医人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