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告别紧张的考试,一身轻松地踏上了这场“药行”之约。眼里是满目的风景,心里是满怀的期待……
虽然未午睡,疲倦的眼皮沉沉的摩擦着略微干涩的眼珠,但是沿途的美丽,令人毫无睡意。喜欢那傍山而起,青瓦白墙,半隐在绿荫里的小房子,虽然略显低矮,但是各个房室间错落有致。只是远远望着,似乎就可以闻见一股若隐若现的潮湿气息,有种浓烈的古朴雅致的味道……不知为何,这味道总让我想起煎草药的场景,或许是那腾腾的蒸汽?更喜欢那悬在空中的巨大风车。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有着优美的线条,洁白的外表,在云雾中悠悠转动,扇叶以下云雾缭绕,支撑扇叶的杆隐没于云中,好似悬于空中的巨大扇叶,迎着我们,悠然自得……这一切都挑逗着我那颗渴望与自然贴近的心,不由得更加热切的期待药博园的一切……
到达药博园后,风中仿佛都弥漫着药草的清香。循着幽幽的药草香,我们首次踏入药棚。望着药棚里绿茵茵的药草,一株株仿佛从书中跃起,有了颜色,有了立体的形态,以各色各样的姿态,活生生的摆在我的眼前……
具有根茎的土茯苓,低矮数成丛;具有大形叶状苞片的忍冬,虽然已经错过了花期,但是仍然引得人想起“金银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根状茎被中药志称为“鸡头黄精”的黄精,中看又中用,是当地较为常见的药植;可以用于治疗小孩蛔虫病的使君子,伸展着枝叶,错过了其白白红红傍墙开的花朵,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掐一小片鱼腥草的叶,凑在鼻前轻嗅,便想起那碗鲜嫩的炖鱼;与土茯苓同为百合科的菝葜,难认的名称,单纯的外表;还有那菊科的青蒿,令人不禁想起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教授,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却有着如此惊人的作用,不得不感叹药用植物的神奇与博大精深;俯身仔仔细细观察虎杖的膜质托叶鞘和对生叶,果然与从书中读到的感受颇有不同,确为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其名的三叶崖爬藤,三叶成爪,爬墙附树;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的棕榈,不仅仅可以入药止血,还可以制成蒲扇;还有那长相可爱珊瑚樱,令人过目不忘……
自行看过一遍后,再听老师耐心地一一讲解,收获颇丰,犹如一口一口吞下了一整块甜甜的奶油蛋糕,心身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天傍晚,听了一堂药博园创始者隆总的创业历程,更加深刻的明白:一个好的工作不一定只是做科学家、研究者,而是做一个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工作者!很佩服龙董六十多岁的年纪,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这些青春正好的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奋斗呢!
整理好行装,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山的深处进发,只为亲手采到那一株株沾满露珠的药植!
山路是有些崎岖的,攀爬较为费力,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而是精神抖擞,积极指认那一株株药植……漫山遍野,最多的就是里白科的芒萁,百合科的菝葜次之。菝葜叶薄革质,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根茎入药,可消肿毒。还有结满了红溜溜、圆滚滚果实的鼠李,在满丛绿荫中颇为显眼,恰有一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滋味。很喜欢蔷薇科的金樱子,长满小刺的果实,形似罐子,像是一只气鼓鼓的猫咪,炸开全身的刺向人们示威,实则内心软萌,味甘性平,又名糖罐子。
山野里,绿色是主调,所以那淡淡的一丛紫,轻轻的一抹黄,都格外引人注目。紫的是紫薇花,美丽的花形,勾人心魂的名称,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听说紫薇又名“痒痒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挠了挠紫薇的枝干,本以为它会像听说的那般全株抖动,但是不然,可能是已经被采摘下来的缘故吧!黄的是菊科的鬼针草,这个略有些奇怪的名字,让我记了好久。为什么会叫鬼针草呢,大概是在经过它的时候,不知不觉间脚腕裤腿就沾满了它的小刺吧!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不时被新奇的植物所吸引,这看看,那看看,发现的药植一种又一种……菊科的百日菊,头状花序,各色的花儿辐射对称,美不胜收;茜草科的栀子,对生的叶子,洁白的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豆科的劳豆,羽状复叶,小小的豆荚,更衬得那纤细身躯的娇柔;玄参科的爆仗竹,圆锥花序,花冠合瓣的花儿鲜红,绽放地热烈,恰如一支燃放的爆竹,为清幽的乡野间增加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还有好多好多令人欣喜的药植,说不尽也道不完!
虽然其间有一些存疑的药植名称,但是我们的团队与老师一起并肩携手,搜集各种资料,尽力查出它们的科属,还它们一个正名,也给我们自己一个交代。过程中虽然会有艰难,但是尝到甜头的那一刻,心情便像是飞向云端那般,轻盈而满足!
短短三天的药行,不仅仅学到了各种各样的药植特征,也收获了许多在书本中难以得到的“心之体验”,可谓是一场宜心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