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两周的考试复习,我们启程,开始三日的野外见习。行李辘轳声响,言笑间,净是期盼与遐想。对于这次野外见习,我是期待着的,因着疫情,我们的药植和生药课皆在线上进行,少了与老师的面对面交流,也少了同学间的讨论学习,单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次野外见习为我们提供了与老师深入接触,与同学相携共进的机会便是有意义的了。更遑论,野外亲历,见习见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的学习不止于课本、课件,让形态各异,多样复杂的植物不止于图片的呈现,让我们在悠然山间习之、感之、悟之,更是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出发前摄之)
经过三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贾玲药博园;打从知道要进行野外实践开始,我们便对此次的目的地有过众多猜想,想过大片的深山,想过农家的田圃,药博园虽不在猜想之中,倒也符合绿树青山的不变设想,也是挺好的。入眼即是绿色的,在车上,闻不及空气,想也是别样的清新,空旷的视野也是让人心仪。住所是红瓦白墙,点缀着灯笼与绿色的盆景,简洁干净,倒是舒适的了,墙上挂着些常见药植的介绍,粗粗扫去,与课本上的知识部分对应,觉得亲切,更对后面的行程充满期待。
吃过午饭,略作修整,我们便正式开始野外见习,出发之前,李老师提到我们是最轻松的一届,没有期末考试的压力,只需尽心、尽兴地“玩”,学便是玩,我们哄笑,却也不免认同,可不,寓教于乐,学习便不是乏味苦闷的,玩玩学学,轻松欢愉,压力不免有,仍旧是能够开心的,源于丰实、源于志趣。我们是第五组,由厉老师和李老师带领,老师风趣亲切,内容详实丰富,真真收获颇多。第一天的下午,我们没有特定的方向,门口即是起点,当其他小组前往各个棚园时,我们在周边的小丛中开始了寻找,便是那些寻常的植株,那些往日的“野草”,在老师的介绍下一一拥有了姓名,深切记得初行三处的豆科三连——截叶铁扫帚、鸡眼草、野大豆,同一科属却各有千秋,易被忽视的他们其实是各持姿态,拥有着自己的特点,只是需要我们更细心的找寻与查辨。第一天的下午,我们便见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当其他小组在别处会师时,我们另辟蹊径,走过瓜蒌地,路过饲鸡园,爬上小坡,跨过枝条,步行间,一大袋的标本采集是我们的收获,蓝墨印上白纸是我们的记录
(野大豆) (藿香蓟) (积雪草)
傍晚,贾玲药博园的龙董事为我们介绍了他的创业历程以及一些创业理念,让我有所感触。一方面,他的话语让我对以后的就业选择有着一个新的认知,一般来说,我们专业的就业更倾向于研究、药企、药厂这些方面,而龙董事创业历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选择,说不上怎样的选择更好,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各自的魅力,只是说,当将目光置于一些现有的惯常的选择,我们不乏放宽自己的眼界,不拘于时、不定于尊,多一些想法,也多一些创造;另一方面,龙董事的创业理念让人深刻,自身创业的同时带动家乡的人一同致富,这一样一种创业精神与家乡情怀真真是令人敬服。
第二天,我们继续出发。这一天我们主要去了两个种植园参观,大片的园地里散布着各种各样的药植,早已安置的铭牌一一为我们解释它们的源头与特点。真的很幸运,能拥有这么一个机会见识到这么多的药用植物,更是有着老师的细心讲解,有着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丰实而又充满欢愉的,我们因“田基黄”、“土鸡黄”、“地基黄”闹过笑话,我们惊诧于仙茅那摁不倒的顽强,我们为同彼岸石蒜的相遇而欣喜,我们因辨识正确的名字而满足......那天的天气反复无常,雨时大时小,时起时消,但我们始终是开心的。
傍晚的座谈会,我们与老师一同交流,包括对专业的认知、对各学科的想法以及部分关于未来方向的选择与困惑。大家各有想法,虽有不同,但不乏相似,也是这样的相似无形间拉近了我们,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与进步,渐渐,我们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但我们仍会在不同时间产生共鸣,在某一刻贴近彼此。另外,感谢两位老师,感谢老师们的建议与鼓励,我们也将更好。
满打满算充实愉悦的两天,这次野外见习随着一早的考核终是结束。一切结束,我们终是回归校园,也是正式开始我们的大三学习,进入大学的后半时段。本次野外见习,真真收获良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贴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也是希望我们能将在这次实践中所感受到继续留存于往后的学习生活中。